close
https://ft-rf.com.tw/
應莉莉快攻上籃英姿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應莉莉快攻上籃英姿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
抱著忐忑的心情,面對著當時叱吒風雲的前輩應莉莉,在準備訪談之前,真有點手足無措的感覺,很怕踩到雷,但學姊一開始就鼓勵我用輕鬆的話題來聊聊過去的她,很客氣,很溫暖,一個多小時聊完後,真有充電的感覺,慶幸自己接了這工作,用短短的時間認識一個大人物。

1950年出生於基隆的應莉莉,她描述與籃球的結緣為:「初二就讀育達商職時某一天的體育課,只見一位穿著白色長褲的男士,坐在旁邊看著我們上課,不消一會兒就上前問我是否有興趣打籃球,並簡短地說了打籃球之後可以出國等誘因,而我不假思索回應願意試試看,於是開啟了與籃球的一段情緣。」在純德獨霸女籃數年的那個年代,熱心推廣籃球的依民獻先生遍走台灣尋找高個子女生加入籃球隊,這些素人的條件還包含臉龐清秀更肯吃苦,於是,經過許多嚴峻考驗,這位球星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,就是當時的不二人選。

應莉莉(右)球技生動靈活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應莉莉(右)球技生動靈活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
升上東方高中後的應莉莉,繼續和梁美雲同為隊友,而且是最年輕的兩位,她表示開始接受訓練時還算有趣,因為是團隊項目,每週聚在一起練球是很開心的,但教練團隨即宣布進入密集訓練的八週,目的為留下真正適合打籃球的潛力球員;回顧球隊創辦人徐有庠先生在當時訂下球員的信條為:「接受訓練之所有球員都必須重視運動精神與體育道德,並養成端莊守法的氣質..........」,所以依民獻先生在選材任務結束後,組成之教練團由湯銘新老師、林積兆教練及邵世玉教練擔任,計畫進行八週的嚴格訓練,也訂定留下來的球員都是可以勝任比賽的球員,當時海選後的近30名的球員,因著各種原因而退出,留下來的球員開始面臨南征北討的比賽生活,也進一步成為亞東女籃的隊員,高中畢業後進入亞東工專。

『天才球員』通常都是形容可以短時間一砲而紅的球員,而這讚美用在應莉莉身上,再恰當也不過,仔細算起來,從素人到打敗當時獨霸一方的純德隊,靠的就是這一批初生之犢;比對現在的球員,經過國中及高中的籃球聯賽,加上大學至少四年的訓練,幾乎和應莉莉的球齡一樣多的養成期,而這位前輩在18歲第一次代表國家出賽後,就成了基本成員,從入選亞洲盃到成為中華女籃不可或缺的好手,這樣的奇才沒有太多的菜鳥生澀,迅速達成火侯準備上陣的球員,真的是萬中選一。

應莉莉(左二)和影星球迷合影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應莉莉(左二)和影星球迷合影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
成名之後的代價就是不斷的訓練及比賽,應莉莉認為自己在亞東工專就讀的那些年是,她的球員生涯最輝煌的時刻,時時馬不停蹄的四處征戰,遊遍了34個國家,累計打了450場以上的比賽,應莉莉的精彩演出不計其數,在大家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,隨手一抓,就是對她的褒揚,但她最滿意的一場比賽為,1974年隨中華隊到巴西參加邀請賽中出戰匈牙利,最後逆轉勝一分,她在此役投14中13,罰4中3,共得29分,應莉莉把好表現歸功於隊友梁美雲的助攻,以及場上所有隊友的加持。

有鑒於台灣的籃球一直杵在重男輕女的狀態上,網路搜尋名人傳記時,男子球員的產量也遠比女子球員多很多,應莉莉回想過去代表亞東出賽時,包含中華體育館、公賣局體育館等都呈現爆滿而一票難求的狀況,印象最深刻的是為到台中比賽時,還出動憲兵荷槍來維持秩序,清出一條路讓球員可以順利進球場,而當時的女籃在比完賽後,球員也通常是被球迷包圍著而久久不願散去。

這位老前輩清楚記得,過去只要是女籃及少棒出賽,大家都會買票到現場看球,再不就守在電視機前,就算是熬夜都要準時收看,更不要說亞東女籃在訪問歐洲獲得諸多僑界及球迷的讚賞後,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,國家對於這支美麗的隊伍之禮遇是從機場出關後,更換吉普車一路掃街到中華商場,讓喜歡這些球員的廣大球迷夾道歡迎,經歷過那一段歲月的所有人都歷歷在目,講起來都如數家珍。

應莉莉的急流勇退,讓許多欣賞她的球迷超級扼腕,而當時這一批亞東五虎掀起的狂瀾,至今在女籃的版圖上還是佔有很重要的位置,五位菁英一起急流勇退,更符合應莉莉的人格特性,在於她想做的就會全心投入且義無反顧,一般大人及教練都會希望球員專心打球並心無旁騖,但當時應莉莉的想法走在時代的前端,對於形象管理做得很好,衣著上總能把自己襯托得像是明星中的明星,在現今的世代上必然是品牌行銷大王,如果應莉莉生長在這個世代,由全民票選,當是人氣后的絕對人選,羨慕過去的球迷,見識過應莉莉在球場內外舉手投足間的勁道與美感。

亞東女籃載譽歸國時遊街答謝球迷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亞東女籃載譽歸國時遊街答謝球迷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
隨著退休後,和父親移民美國,在異地展開全新的生活,回想過去在美國友好訪問30州以上,這段旅行比賽的人生體驗,讓應莉莉見識了很多,也玩了不少,所以短短八年的籃球生涯,她認為在當時並不算是急流勇退,有因著時代背景下正面臨適婚年齡,自己也覺得這樣就夠了,並沒有覺得可惜,尤其是過去的球員超級能吃苦,一年365天中除了過年之外都要投入訓練,雖然有時會感到身心疲乏,但心中一直保持著熱愛籃球的心,直到決定退休;到了美國之後,才知道訓練是可以有季節區分,覺得這樣的改變很好。

自詡為處事低調的應莉莉,總想在比賽後將光環拋給隊友而從一旁悄悄離開,但因為打球認真且獲得眾多球迷的青睞而備受關注,所以和媒體及球迷的互動,對於當時的她們是很重要的一環,這一點在採訪中可見一斑,前輩的口才及邏輯令人拆服,輕易地就可發現,球場上的紮實訓練及對於學業上的堅持,這些基本功都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成功人生的底蘊,讓她離開球場後移民到美國,並從事和籃球及就學中鑽研的的科目完全不相關的銀行金融業,成天在龐大的金流中周旋,靠著就是做好一件事的企圖心,讓自己投入商場而沒有違和感。

談起現今國內女籃,因2023年亞錦賽落為老八而降為B級,老前輩也有不勝唏噓的感概,過去上了球場就是想著贏球且不管對手是誰,踏上球場後的霸氣就是想捧回冠軍杯,這股氣魄都是因為熱愛籃球的關係,大家全心投入且心無雜念,印象中一路上並沒有放棄的念頭,也沒有在挫折時想逃離球場的片刻;前輩鼓勵所有在線上的球員,必須努力累積能量並重新取得好成績,回到屬於女籃的位置後,才會抓住大眾的關注度。

應莉莉(左)和杜麗雲是封面人物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應莉莉(左)和杜麗雲是封面人物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
應莉莉在60歲時受到昔日同儕們的影響,開始接觸高爾夫,在美國找了專業的教練按部就班練習,教練驚訝眼前學生聰慧的程度,並以為應莉莉只有四十來歲,認定她不管做什麼運動都可以立即上手,找到訣竅後讓自己盡快跟上職業選手的水準;現在退休後的應莉莉,已不必被數字圍繞,更不用設定固定的鬧鐘,看著鉅額金錢送往迎來、企業起及企業落的日子,自在的約三五好友在藍天綠地打小白球,直到看到璀璨的夕陽後,才帶著滿意的笑容回家。

高爾夫成為應莉莉(右)如今的最愛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高爾夫成為應莉莉(右)如今的最愛。籃球名人堂提供

旅居美國數十年的應莉莉,在打拼之餘,還是很想念台灣的一切,所以有空的時候就會返國與老友小聚,回顧走過的所有日子,應莉莉感謝短暫的球員生涯帶給她的韌性,尤其是離開籃球之後到美國生活,在工作上碰到的一切,都用打球的精神及態度跨過每一個檻,經歷的所有一切,帶給她處理難(雜)事的生活智慧;這一切都必須感謝一路上碰到的貴人,包含當初引領她進入這團隊的依民獻教練,所有成就她的教練群,在球場上共同生活及相處的隊友及對手,及自己保有一顆永不棄放對籃球熱愛的心。

今天因大家的青睞,而獲得女子球員類的入堂殊榮,她除謝謝大家的關愛之外,也寄望女籃的進步能重現當時的榮景。(文/覃素莉)



本文出自: https://tw.sports.yahoo.com/news/%E7%B1%83%E7%90%83%E5%90%8D%E4%BA%BA%E5%A0%82-%E4%B9%9D%E4%B9%8B%E4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Outdoor Antenna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royberksalm 的頭像
    alroyberksalm

    alroyberksalm的部落格

    alroyberksa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